历史沿革:
艺术管理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基础专业,属国家急需人才培养专业。其前身为2012年获批,2013年面向全国招生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5年停招,2016年更名为“音乐艺术管理”,2018年,依据教育部本科目录申报获批“艺术管理专业”。2020年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支持。该专业依托于公司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办学优势,立足陕西、辐射西北,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该专业从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周秦汉唐艺术史研究和西北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为特色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倡议和习总书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指示精神,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己任。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有音乐和艺术专业知识、又有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既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与艺术市场营销学基本知识,又有较高艺术修养与音乐舞蹈艺术品鉴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音乐演出、音像出版、艺术传播等音乐与舞蹈文化产业领域,从事音乐舞蹈艺术策划、组织、协调、运作,从事音乐与舞蹈监制、经纪、乐团管理及剧院运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策划与管理人才。
员工毕业五年后,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顺应社会发展,能够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能够解决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为西部地区的艺术文化事业管理输送高质量的艺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政类选修课程群”、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体育、英语、“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劳动教育、第二课堂、“人文通识选修课程群”。
通过以上课程支撑,员工在毕业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是: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专业态度、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2)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艺术管理概论、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剧院运用与管理、音乐产业管理、文化政策与法规、艺术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音乐 A、西方音乐史 B、中国音乐史 B、中国传统音乐 B、美育导论及人文通识选修课中的美育课程。
通过以上课程支撑,员工在毕业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是:系统掌握艺术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音乐艺术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文化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美育素养。
(3)文献阅读与写作
通过以上课程支撑,员工在毕业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是:通过培养艺术管理相关专业方向的文献及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有效掌握文献资料及案例分析中的基本逻辑和思维模式,具备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文献综述、艺术市场调研报告、艺术项目策划书、艺术新闻报道等文体的写作,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剧院运营与管理、剧院管理实务十六讲、音乐产业管理、音乐文化产业设计、为艺术而管理--艺术管理实践案例分析、新媒体素养、艺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
通过以上课程支撑,员工在毕业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是:了解艺术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案例分析,掌握艺术管理各专业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5)社会行为与认知、音乐心理学、走进博物馆、世界艺术与考古、中国剧场史、西方剧场史、西安鼓乐概论、艺术的跨次元融合-动画与音乐、音乐新闻写作与报道、音乐批评、艺术批评、音乐英语口语、实用情景英语口语、国际视野拓展:TED英文演讲赏析、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实训、基础日语与会话、语言的艺术、音频与视频编辑、英语构词法与长难句解析、艺术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选课程、音乐学专选课程。
通过以上课程支撑,员工在毕业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是:掌握艺术学、管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互涉形成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学科交叉、跨学科研究思维和方法,了解学术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多元的创新意识,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所获荣誉:
艺术管理专业不断加强与行业的共同建设与发展,近年来,先后建立了陕北民歌博物馆“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音乐学系终南山寨教学实训基地、榆林市榆阳区文化馆老员工社会实训基地、云南元江县“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云南富宁县“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本科生公司产品实践基地、yl23411永利官网-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共建教学实践基地、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教学科研基地等教学、科研、实践共建基地,并依托学校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中心,深化本科教学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与行业的实践联系,保障员工的实践需求。
在校期间,员工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创意大赛及实践活动,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新场景·新空间·新艺管”全国老员工创意策划大赛、“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获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