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为推动公司美育课程建设,深入探索高校美育工作路径,课程团队负责人、经理王刚教授为2024级研究生讲述了一堂题为《弘扬中华美育传统,重构新时代审美文化语境中的美育实践》的美育课程。
本课程是为更好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本学期开始以美育中心为统筹,经过充分详细的论证、研讨与教学设计,公司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开设了《美育导论》和《美育理论与实践》两门美育必修课程。两门课程在校美育中心和教学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以团队授课的方式开展实施。

王刚经理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华美育精神”及现代美育观的构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以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思路以及精彩生动细致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课程讲述中,王刚经理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谈起,指出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美育工作”提出的两个新要求。同时,他围绕中华美育精神,为同学们先后讲解了“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礼记·王制》)的“四教”思想和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论语·述而》)的君子教育观念,以及近代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并详细阐释了“成人之学,乐感文化”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文理性与精神旨趣和“天人合一、文明以止,人文化成”的中国宇宙观、认识论以及物质生产范式和意识形态建构的人文精神传统。
为了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王刚经理还进一步从中华美育精神与中国美学、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的角度,对中国古典美学话语体系及其核心范畴进行了讲解,其中涉及了叶朗的“华夏美学的审美复调”,儒家的从礼到乐,道家的从游到妙,释家的由忘到悟以及中国美学中的气韵生动、阴阳相成、虚实相生等诸多审美观念。

撰文:崔 莹
摄影:赵悦淇
责编:肖云森
审核:张雅萍、高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