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2020年老员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老员工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7月26日至7月31日,音乐学系团总支在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宝杰带领下,前往吴起县、安塞县等五地开展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寻根陕北红色音乐”。同学们深入挖掘根植于陕北的红色音乐,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基层,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一站到达吴起县,三下乡团队先后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顺利纪念馆、吴起县“切尾巴”战役遗址、吴起历史博物馆和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并与王文孝、杨国英等5位被当地群众广泛认可的原生态陕北民歌歌手交流学习。通过与民间艺人细致而深入的研讨,师生们进一步领略了吴起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歌资源,在陕北红色民歌中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随后,一行13人前往被誉为中国革命“红都”的志丹县,参观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刘志丹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保安革命旧址和刘志丹干部学院。参观结束,在志丹县文化馆负责人安排下,双方进行了陕北红色歌曲调研采风座谈。座谈会上,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宝杰充分肯定了刘志丹干部学院的特色教学方式,双方就音乐党课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第三天,顶着烈日高温,团队13人驱车前往以腰鼓闻名的安塞区,参观了安塞文化艺术馆、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和延安文艺纪念馆,并与刘军、赵华英等当地颇有名望的民歌手进行深入交流,其中,让同学们影响深刻的是曹慧演唱的《大红公鸡毛腿腿》、《巧口口说下个哄人的话》两首民歌,充分展示了她扎实的唱功,在表演过程中,她游刃有余的加入衬词,使歌曲更加丰满连贯,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将陕北民歌率直真诚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以黄米闻名的子长县让大家印象深刻,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子长烈士纪念馆、瓦窑堡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址、石碾小米种植示范基地,并在子长市文化馆举办了红色音乐座谈会。会上,路耀生、焦养亮等民歌歌手为师生进行了现场表演,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说书艺人贺四的表演,他师从于张俊功,拿手曲目有《温良簪》、《六女万兴唐》、《白玉楼挂画》、《五女兴唐传》等,他的声音嘶哑独特,唱腔平稳厚实,表演十分娴熟,由内而外散发激情,使得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快。近距离的观摩使在座各位深刻感受到原生态民歌的魅力,进一步领略陕北老区革命文化丰富的内涵。
最后一站,三下乡团队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在延安市群众艺术馆,围绕红色民歌调研采风等相关问题,在场师生与曹伯炎、郑伟等民间艺人进行座谈,并与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入交流。
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进一步领略了陕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歌资源,在陕北红色民歌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激发出了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也会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去展现青年老员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三下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同学们将秉承文化自信,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将陕北民歌中的红色精神牢记于心,发挥所学专业优势,继续保护和传承陕北红色音乐。
 |
座谈会现场 |
 |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