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29日上午,采风调研组来到延安市安塞区“安塞文化艺术馆”进行调研。安塞自古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其中以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先后被授予“中国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民歌之乡”和“曲艺之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安塞文化艺术馆主要分为历史沿革、民间剪纸艺术、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和非遗保护七个展区,陈列各类历史和民间艺术展品共1000余幅(件)。
据讲解员介绍,安塞剪纸历代都是口传心授,无任何文字记载,由于历史悠久,安塞剪纸被誉为“地上活化石”。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以安塞剪纸为主体的中国民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保护名录”。
 |
高如兰 《抓髻娃娃》 1981年 |
《抓髻娃娃》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造型相似。属于宗教礼仪类剪纸,每逢过年,当地百姓都需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图案内容常用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等。  |
李秀芳 《鸭吃白菜》 1983年 *《鸭子吃白菜》属于美化环境剪纸。每年春节时,安塞妇女会为住宅布置不少剪纸,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保平安、镇邪恶的老虎等。 |
 |
认真聆听讲解 “民间绘画 高原瑰宝” 安塞民间绘画源于炕围画、锅围画、箱柜画等民间艺术,据讲解员介绍,这些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与安塞区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一脉相承,是在吸收陕北地区民间剪纸、刺绣、布玩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2007年安塞民间绘画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研组参观后,纷纷对这些颜色鲜艳、构图巧妙、想象丰富的绘画作品表示赞扬。 |
 |
高金爱 《多喜》 1982年 |
 |
白凤兰 《毛野人》 1987年 《多喜》、《毛野人》等绘画作品,在1988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农民书画大赛”中名列前茅。此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纷纷慕名来到安塞参观购买和收藏安塞民间绘画。 "安塞民歌,陕北天籁" 根据馆内信息介绍,安塞有“信天游故乡”之称。2004年安塞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安塞民歌历史久远,风格鲜明,是陕北民歌中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反映着安塞人民的心灵生活,记载着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风俗,具有见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的独特价值。 安塞民歌从内容和调式上可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歌舞曲、风俗歌曲和宗教歌曲六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地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苦人无法解忧愁。”劳动人民用它表现各种感情,它是安塞人民的抒情诗。 |
 |
《走西口》曲谱 |
 |
《三年五载忘不了你》曲谱 “安塞腰鼓 民族之魂” 在来安塞前,采风调研组就已了解到安塞的腰鼓十分出名。据讲解员介绍,其实安塞腰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代战争的产物。1949年开国大典,安塞腰鼓在天安门广场上进行了表演;1951年,安塞农民腰鼓队参加了国庆典礼;1996年,安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2006年,安塞腰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塞腰鼓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高原上安塞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以及豪迈奔放的气概。 |
 |
宋代出土的腰鼓画像砖 |
 |
1949年开国大典腰鼓表演图片
安塞是远近闻名的曲艺之乡。在境内流传曲种有: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二人台、练嘴子、眉户座唱等,其中陕北说书最为盛行。目前,陕北说书这一曲艺形式仍然在安塞民间流传,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安塞也被中国曲协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陕北说书在安塞的广泛流传,得益于这块神奇的土地,得益于安塞人民对说书艺术祖祖辈辈的痴爱,才使得说书成为安塞最具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之一。 |
 |
陕北说书曾用到的乐器 |
 |
曲颈琵琶 |
谈到陕北说书,离不开韩起祥先生。韩起祥先生3岁双目失明,13时拜米脂县说书艺人杜维新为师,14岁正式开始说书生涯。他曾为毛主席说过《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新书,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非遗传承 项目保护”
据了解,安塞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
其中,安塞腰鼓制作技艺也是非遗保护项目的一部分。从木料加工、牛皮选用、刷漆过程,到腰鼓造型等工艺流程,反映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次前往安塞文化艺术馆,进一步增强了调研组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风调研小组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感受到了安塞人民如火般的热情和他们的劳动智慧。经过深入艺术采风活动,充分体验了传统文化,积累了社会人文历史,此行为接下来的红色民歌采风调研做足了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