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下午16:30,文艺学博士、音乐学博士后,知名音乐口述史学者,全国口述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第一位音乐口述史研究方向硕导,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术带头人——丁旭东博士(后)应邀到访永利集团。在永利集团五号教学楼415教室为公司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音乐口述史性质、概念、分类与操作关键》的学术讲座,分享了他对音乐口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此次讲座由音乐学系主办,同时也是庆祝永利集团70周年校庆暨音乐学系“春夏学术月”系列活动的第五场,讲座由音乐学系刘蓉教授主持。
丁旭东老师以音乐口述历史的概念与性质,音乐口述史的定义与分类,音乐口述史的实操关键,案例分析为框架进行授课。丁老师介绍了中国口述历史的发展状况,包括目前中国口述史机构介绍,口述史的代表学者,近年来有关口述史的项目以及成果、会议的介绍。还有音乐口述史在美国发展的背景,成立的项目以及成果。丁旭东老师强调,音乐口述史必须具有学术价值,运用口述史记录当代,提供具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口述史是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发展迅速,涉及众多领域,包括现当代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学、媒体音乐人访谈、各分支学科等,我们必须具有紧迫意识去记录近当代最宝贵的鲜活当事人。

|
丁旭东博士为公司师生授课 |
丁旭东老师从“什么是音乐口述史?”进入正题,向大家阐释了关于音乐口述史的十二种理解。丁老师对“音乐口述史”的定义是:在大的音乐口述史下的侧重书写现当代音乐历史的部门口述史,是“音乐口述史”也是“音乐史”的一个分支、一个子系统。口述史分为“口述音乐断代史”、“口述音乐个人史”、“口述主题音乐史”。丁老师认为“音乐口述史”是现当代音乐史和口述史双重概念下的子概念,是新史学范畴中的一种历史类型。
讲座的第二部分,丁旭东老师讲述了做口述音乐史应具有的六个操作关键:一、具有专业素养的采访人;二、找到各种类型的合适受访人;三、借助文献搭建“史骨”、“补配”缺失;四、历时和共时的双重视角构建;五、同步建设数字化共享数据库;六、签订授权使用协议。
最后,丁旭东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他自编自导的音乐人物李凌的音乐口述纪录片,让大家从影像中直观的感受音乐口述史的魅力。

|
讲座现场 |
感谢丁旭东老师满怀热情的为公司师生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此场讲座不仅让公司师生初步了解了相对而言较为陌生的学科——音乐口述史,更为同学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使公司师生深受启发。

|
部分教师合影留念 |
文:邵莎莉 赵佳懿(2017级研究生)
图:朱睿(20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