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上午十点,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黄婉应邀到访永利集团,在永利集团五号教学楼715教室,为公司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上海城市音乐研究:观念、视角与个案》的学术讲座。
黄老师讲述她从最初对他者、乡村音乐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城市当下音乐的研究;研究方法从比较、实证和分析转向侧重体验、文化与理解;研究目的从建立音乐体系、音乐史脉络转向侧重音乐与文化情感与社会理性转变,由此引出上海城市音乐研究的主题。讲座中黄老师分别从:“理念:‘音乐上海学’”、“个案:上海城市音乐研究的两个经验”两大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黄婉老师讲解了洛秦教授提出的“音乐上海学”研究的范畴与方法,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分享了上海城市音乐研究的两个经验,一是“上海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经验”。“新史学”将史学范围拓宽到野史,将碎片化史料进行串连,连接成音乐发生和发展的线索,将此置于城市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贡献城市音乐民族志。上海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囊括校史研究、工部乐队研究等九个基本论题,黄老师对九个基本论题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上海时代曲的“爵士风格”研究为例展开详细阐述。二是“上海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经验”。上海当代城市音乐囊括移民音乐、音乐文化产业等十个基本论题,以在沪韩国离散族群音乐研究和王田——上海“地下音乐”研究为案例分别对移民音乐以及亚文化音乐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
黄老师强调:“音乐上海学”之“学”即“研究”,并非“学科(-ology)的含义,为“研究”(studies)之意,因蕴含内容之丰富、研究价值之珍贵、成果积累之丰厚以及涉及问题之庞杂而成为“专门之学”。她谈到“音乐上海学”面对三个宏大命题,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小传统与大传统。接着说到与韩锺恩老师探讨的共识:城市音乐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对城市音乐传统或现象进行研究,其研究应具更深学科意义。正如之前所梳理的学科范式转向,城市音乐研究本身,就蕴含认识论的转向,以及由此不断生成的新视角、新方法。
最后到了提问环节,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地下音乐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如何把握‘局内人’、‘局外人’跳进跳出”等问题。黄老师对同学们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并给予回答,并谈到自身去做“求雨仪式”的田野经历。在讲座的最后,黄老师启发同学们,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有着其自身的音乐文化特征,她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并鼓励同学们去做更多的学术研究。
最后感谢黄婉老师为公司带来如此精彩深刻的讲座,此场讲座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前沿的、国际化的研究理论、方法与成果,更是为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上给予新的启发,开拓了同学们的思维和视角。
 |
讲座现场 |
 |
师生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