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留俄博士彭程教授作客公司,在五号教学楼417教室举办了题为《俄罗斯和声学派的形成》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叶明春教授主持,音乐学系、作曲系、研究生部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活动。
在讲座伊始,彭程教授结合了自身的游学经历,对俄罗斯文化的特殊性进行了介绍。接着,彭教授从三个环节对俄罗斯和声学派的源流、确立及后续发展情况做了历时性的讲述,内容梗概如下:自18世纪以后,西欧的和声理论原著不断的引入到俄罗斯,这为俄罗斯和声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19世纪中叶俄国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之后,在柴可夫斯基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本人及其继承者的努力下,俄罗斯先后形成了“莫斯科学派”与“圣彼得堡学派”;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化的和声理论体系与实用和声学教学方法体系均已完全成熟,尤其是以斯波索宾为首的编写小组编撰的《和声学教程》,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实践都有了较多创新,形成了“斯波索宾学派”(霍洛波夫),也称“新莫斯科学派”(彭程)。至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莫斯科学派”与“新莫斯科学派”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在讲座之后,作曲系任意、音乐学系叶明春、孙熠等与彭教授就前苏联和声理论引入中国的历史渊源、和声标记体系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彭程教授系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学术带头人、俄罗斯音乐研究所所长。彭教授于2003年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师从著名作曲家罗伊特尔斯坦教授,求学期间曾得到根纳季·齐平、阿·卡乌卓娃等钢琴教育家指导,并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于2011年在格林卡音乐学院通过答辩,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瑟罗夫教授。他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出版俄文专著2部、儿童钢琴作品集1部;2009年出版中文专著《古典钢琴音乐》;2010年主编出版《俄汉汉俄音乐术语词典》。

|
叶明春教授主持讲座 |
|

| 彭程教授为音乐学系师生讲座 | 
| 彭程教授与师生合影留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