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18年9月13日,是国家艺术基金《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天,第30天。今天的课程包括:“传统音乐文化专题”和“第一阶段学习座谈会”两个方面,其中“传统音乐文化专题”由永利集团音乐学系主任叶明春博士、教授主讲,题为《西安鼓乐的美学问题——兼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早上九点在程天健、牛玉冰、宁颖、张亚楠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学员在永利集团培训中心二楼会议室开始了座谈。
首先程天健老师总结了我们第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及成果,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对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尤其强调了背谱和音乐的表现力,并希望当我们回到各自单位的时候也能加紧练习,可以主动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汇报自己的练习成果,以巩固前一阶段的学习,并给国庆节后回到永利集团的集训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程老师还提出建立“西安鼓乐学会”的一些构想和筹备情况,同时叶明春主任也提出:“希望能够在《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挖掘更多西安鼓乐的研究价值和新的研究视角。”随后便开始了今天的授课。

|
程天健老师主持第一阶段座谈会 |
叶明春老师的讲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及前言、结语、余论这几个部分。
一、美学的一般意义及其研究价值
二、西安鼓乐审美主体及生命样态
三、西安鼓乐审美客体及活性规律
四、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五、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首先,叶老师在前言中就本专题的选题研究现状和西安鼓乐的概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就以上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美学的一般意义及其研究价值
这一部分从1735年鲍姆加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提出“美学”(Aesthetica)一词开始,结合古希腊美神和缪斯精神介绍了美学的学科背景及发展,并特别强调了美学的核心问题,即:感性认识与表现。之后基于“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强调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空灵超然”等整体观和自然观,以及中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琴与音合”“音与意合”“意与指合”等审美特点,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西安鼓乐的美学问题。
1. 西安鼓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乐种,其表演形式(如韵谱及“哼哈”)是否体现为一种生命美学的活化形态?
2. 其是否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身互衍、情性交融、整体流贯的主体性追求?其创演与审美鉴赏是否蕴含着主体在感性、情感与生命自由的美学维度?
3. 其“僧派”“道派”“俗派”三分,是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天道观”视宇宙万物为一种有机生命的存在,其是否体现鼓乐艺人和民众对生命自得之场“生生之美”的审美理想?
4. 西安鼓乐审美是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心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理想性主客关系?是否在其活态传承中体现“和”谐及安顿现实生命的真实?
5. 现存乐派及演奏是否还保持如上美学追求?其在当今时代又如何自处?
二、西安鼓乐审美主体及生命样态
该部分主要通过对不同时期各乐社演奏的图片进行解读和比较,讨论了“西安鼓乐审美主体及其变迁、西安鼓乐的生命样态问题、西安鼓乐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等问题,并从“感性、情感、游戏”等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视角就“西安鼓乐审美主体及其生命样态”进行了重点探讨。
三、西安鼓乐审美客体及活性规律
主要从“西安鼓乐的审美客体、从鼓乐读谱韵谱看其活性规律、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样态”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四、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这一部分结合各乐社的乐器、派别,从西安鼓乐“行乐、坐乐”等表演形式,“祈雨、朝山进香”等民俗与宗教活动的视角讨论了“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五、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基于以上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下西安鼓乐美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叶老师“从人之性灵及生命样态看‘和'的思想”、“从音乐审美客体的活性生存看形神关系”、“从传统音乐审美观照看‘心物一体'与‘天人合一'”等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之后,叶老师从“传统”音乐的“非遗”保护、“信息时代及后工业文明的无情打击”“时代变迁”“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转型”“中西问题”“古今问题”“文化产业”“传承模式”“命运的烧烤”“乡愁”等问题又提出了更进一步“余论”,透过西安鼓乐美学问题,又向我们提出了有关当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所面临的新的时代问题,给予我们很大启发。
正如叶明春老师所说:“西安鼓乐的美学问题是一个空缺,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西安鼓乐之所以传承至今并仍然保持着生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西安鼓乐一直与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仰紧密相连,并不断满足着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寄托了代代乐师的审美情趣,也体现着西安人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坚守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今天西安鼓乐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肩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新一代学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等,都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
叶明春老师为学员们讲授最后一课专题 |
总之,今天的座谈会和授课使我们《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第一阶段学习完满结束,并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新征程,直到午饭时间大家仍依依不舍、热情洋溢的讨论着,尤其是鼓乐的传承与生存问题牵动着所有学者的心,同时很多同学都表示此次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收获和震动,并希望有关于西安鼓乐的研究、表演、教学等相关领域可以可持续进行,并能够尽快建立起一个将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术组织,正如程天健老师所说:“我们将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西安鼓乐学术性表演团体。”
我想此次项目只是我们学习西安鼓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开始,更加丰富的学习和实践迎接着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做法可以为更多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实践、表演与传播等带来启发。

|
程天健老师为学员们赠书并签名留念 |

|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