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音乐学系2017年春夏学术月活动·杨和平教授专题讲座


时间:2017-05-24   来源:yl23411永利官网  点击:45

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教授应邀来公司举办讲座  

 

2017年5月25日下午14:30分,浙江师范大学音乐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和平教授应邀来公司4号教学楼4-403教室举办讲座,讲题为《乐教复兴何以成为可能?——由乐教现代复兴引发的几点思考》。

 

   杨和平教授是我国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史学家,多所名校的客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与保护研究基地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客座研究员。杨教授还任中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等职。

 

   此次讲座因杨老师受邀到公司参加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之余,公司音乐学系系主任叶明春教授邀请杨老师为我系做一场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叶明春教授主持,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黄勃教授及几位老师一同参与。讲座一开始,杨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区分师范类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区别,前者更综合,后者更专业;并还介绍了此次讲题来源于国学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此次讲题的核心是围绕“乐教”问题谈“传统文化”和“历史”,前不久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无不围绕传统文化。杨老师指出当代的学术缺乏历史的关照、缺乏文化的关照。

   讲题第一个环节,杨老师介绍了我国古代乐教状况,列举多位前辈学者的观点加以解释和论述。“作为原始氏族社会定位奴隶主子弟必修的科目‘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生性艺术,并含有戏剧和美术的因素”(赵宋光、赵沨)。

  “‘乐’在古代中国发挥过重要功能作用,乐教的概念由荀子的《乐论》和儒家的《乐记》的总结而产生。但艺术教育的概念知道近代才出现,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的社会变迁下,乐教逐步由礼教取代,教育的内容以“读书识礼”为主,选拔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为科举制,‘乐’的功能被忽略,歌舞从艺者的地位也随乐伎从宫廷流落而沦入下九流。”

  赵宋光先生说:“乐教的失传是汉族文化的重大损失,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弥漫上下的因循守旧、畏缩苟安的腐败风气,同乐教的长期丧失无比关联。”

   李沅认为:“孔子思想“礼、乐”并举。可是两千多年来儒学家们谈“礼”的多,谈“乐”的少。越是在后来,孔子的“乐教”思想几乎被人们遗忘。罗艺峰认为:“乐教的现代复兴,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它不以音乐技术学习为指归,也不以社会荣誉追求为目的,而是要一个化性起伪、安顿身心的诉求……我们今天要重建中华乐教,培养圣贤君子,就要承认,我们的物质之身,是天然合理的一个“欲”,我们的精神之心,是一个天然合理的“情”,身心的协调是成就文化人格的必由之路。 

   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进,我国近采日本,远效欧美,从分析当时的音乐美术教材内容看,这并不是中华民族传统乐教的恢复,只是一个“舶来品”,充其量算作“仿造品”,不是我们真正的乐教,不是中国自身该有的“乐教体系”。  

   王露的“中西音乐观”和“雅乐观”虽然在理论形态上,有复古主义的倾向,但是在他所处的历史境遇下,是可想而知的。而王光祈提出中国传统“乐教”概念,并称是“孔子的门徒”,但从他提供的教材看只是欧洲少年儿童音乐教科书的移植改编,这不是王光祈的不足,而是他那个时候这一代人的缺点。 

   第二个标题,杨老师讲述了“乐教在新式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也引用了前辈学者的观点:梁启超在其《饮冰室诗话》中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将唱歌一科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其从“改造国民品质”的高度来谈论乐歌在新式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乐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对传统音乐的彻底否定,非本位的西方音乐文化强行导入,并取而代之,成为中国音乐的主流和权威话语。其促使中国本位文化的整体构成被悬隔起来,造成了中国现当代音乐与传统的断裂。    

   第三个标题杨老师提到“乐教理论的基本状态”,从鸦片战争后学堂乐歌的状态引申到当今的乐教形态,西方将中国乐教推向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乐教体系应该有新思维、大作为。 

  第四个标题杨老师列举了8个乐教复习的案例,例如谷建芬的《新学堂乐歌·古诗词歌曲20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吟诵教育实践等例证。  

   第五个问题杨老师就乐教复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是乐教失位,其次是乐教失语,接着是乐教失信,再有是乐教失建,最后是乐教失衡。只有拥有应对这五个问题的办法,乐教复兴才有希望。  

  讲座最后杨老师用培根在《伟大的复兴》序言中的一段话做了诠释:“他希望人们不要把它看作一种意思,而要看作一项事业,并相信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不是为某一宗派理论奠基,而是为人类的福祉和尊严……。”我们怀着这种情感,把这段话献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乐教复兴而辛勤耕耘的人们,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事业。   

 

   讲座结束后叶明春教授与黄勃副教授和杨老师就乐教的问题,结合当代现状进行了更深入地探讨,当代乐教走向复兴“非不能也,时不为也”,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很曲折,依我想来,对于年轻的音乐工作者来说,中国音乐的突破是我们的信仰,除了克服外在的困难外,我们更需要下苦工,我系系训“原创学术,原点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真需要沉下心、静下心去思考该怎样去学、做怎样的学术研究,而不是提一些看似高端的问题,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或者做一个仅仅完成学习任务的员工。  

 

   通过杨老师的讲座,我更加明白——对于年轻的音乐工作者来说,不要将困难看成压力,我们身上的压力不是困难,而是责任,要做靠谱的学术,解决最实际最根本的问题,这才是我们下一步该完成的目标。未来是雅者为王的时代,美育教育需要音乐专业的人着手改变或拯救,当今的中国乐教体系是一个病态状的千年大树,我们去给这棵大树“治疗”的同时,更需要“养”好这棵树,要用“心学”的理论去对待“乐教”,时常去发现他的问题,解决他的问题,只有这样乐教才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感谢杨和平教授为我系带来如此精彩深刻的讲座,在音乐学的学习道路中,我们需要向前辈学习,更需要前辈的引导,让我们更清楚直观地明确学术上的难题。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