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陕西戏曲进校园


时间:2017-03-08   来源:yl23411永利官网  点击:65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陕西戏曲进校园

     ——《陕西地方戏曲鉴赏与体验》开课侧记

 

 

 

 

 2017年3月2日19时,在公司4-311教室,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尉霞副教授应邀在公司开设《陕西地方戏曲鉴赏与体验》专业选修课。音乐学系系主任叶明春教授、系副主任曾金寿教授和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牛玉冰老师共同主持了开课仪式。老师们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尉霞老师的个人简历、开课目的和陕西地方戏曲课程进校园重要性,阐明学习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与拓宽音乐学专业同学知识面的关系等。老师们并对大家的课程学习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抓住机会好好学习,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而努力。

 

 课堂伊始,尉霞老师向大家阐述了本学期的课堂计划,《陕西地方戏曲鉴赏与体验》重在了解和体验,尉霞老师表示将通过“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来适应不同的角色,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不同行当中的不同分工,如“生”分为“小生”、“老生”、“须生”;“旦”分为“正旦”、“老旦”、“花旦”等等,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将每一位同学的特点都发挥到极致。由于戏曲的角色、板式比较复杂,尉霞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李东桥先生的秦腔片段《西京故事》和以及一些秦腔技巧,让大家先通过影像资料来了解戏曲。之后尉霞老师为大家讲述了戏曲艺术的“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秦腔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川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的源头之一,故有“百戏之祖”之称。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流派广泛,主要分为“东路秦腔、南路秦腔、西路秦腔和北路秦腔。”由于秦腔艺人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对各局都有不同的影响,直接、间接的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了梆子腔的鼻祖。秦腔剧目丰富多彩,数量之多,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已超存的秦腔传统戏就有2748出,辛亥革命后,西安易俗社30多位剧作家共编辑出了550多个剧本。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去继承、去发扬。这也是本科目开设的初衷。

 

 尉霞老师一边为大家传授知识,一边为大家清唱示范并亲切与大家交流的授课风格深的广大同学的喜爱,激发了大家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每一位同学都感到这堂课受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和体验戏曲文化,最后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教室。

 

 

 

                                                    (撰稿人:2015级音乐学专业 安昊天 )  

 

 

 

 

 

 

 

 

 

 

 

 

【尉霞副教授简介】      

 

 

 尉霞,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陕西剧协会员;尚小云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校秦腔研究会理事。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其中,《韩信拜将》《天地粮仓》《窦娥冤》《狸猫换太子》;《鬼怨、杀生》《拾玉镯》《智取威虎山》《火焰驹》《三月桃花》《杨贵妃》《十二把镰刀》《杨门女将》《天女散花》《藏窑》分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文化艺术院校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戏曲大赛一等奖及园丁奖;中国剧协、陕西剧协“小梅花”金奖;创编的《秦风秦韵》《人小戏大》分获陕西省第三届老员工艺术节优秀导演奖、表演奖、第六届秦腔节特别奖;《秦腔剧目》《秦腔唱念》的教材副主编,多年被连续评为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名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