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级音乐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道】2015年11月23日下午两点,12级音乐学系师生分为两组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民族音乐学专业方向共9名员工于四号楼213进行汇报,牛玉冰老师、朴万里老师出席并点评。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专业方向共8名员工于四号楼211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叶明春老师、崔莹老师、崔兵老师、祁宜婷老师、曾金寿老师、黄勃老师、李西林老师出席并提出指导意见。
民族音乐学方向一共九名员工参加开题报告,选题方向各异,涉及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多个方面。如任佳的《板胡的研究现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板胡的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与研究;杨淼的《浅析“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与苏慧茹的《“秦之声”电视栏目对秦腔艺术发展的影响》都是从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热播电视音乐节目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罗艺的《调查陕西本土方言乐队生存现状——以“黑撒”乐队为例》、李若琛的《陕北延川琵琶书调查——以张成祥为例》、祖灵珊的《西安终南埙社调查研究报告》、公凯华的《安塞民歌采录者及安塞民歌研究分析》均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案头工作进行研究;潘文静的《<全唐诗>中的古筝艺术》则另辟蹊径,从文学作品出发,探寻隐藏在唐诗中的古筝艺术;原泽臻的《新好莱坞时期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对新好莱坞电影中的古典配乐使用进行分析,探讨西方传统音乐文化对电影的影响。
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组涵盖多个专业方向,选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马逸凡的《论让-雅克·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将通过对卢梭音乐思想与启蒙理论的具体分析结合具体历史事例探询卢梭音乐思想中所蕴含的的核心因素。韩谨阳的《从格鲁克歌剧改革看18世纪启蒙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影响》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找出卢梭音乐美学思想与其启蒙思想的精神联系,通过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内容反观18世纪启蒙思想及其美学主张在18世纪欧洲音乐历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张雨桐的《近三十年国内关于中提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研究综述》,将中提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研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张龄予的《巴拉基列夫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情结—以<伊斯拉美>为例》,将对《伊斯拉美》的民族性情结做研究。张警予与邓雅薇分别以《西亚地区木卡姆的生成及其特点》、《中亚地区木卡姆的生成及其特点》为选题,探寻西亚、中亚地区木卡姆的生成及其存在特点。张珺怡以《 陆华柏<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的民族化风格探究》为选题,对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索、学习。杨帆以《浅谈齐尔品对中国音乐的传播实践》为题,来探究齐尔品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同学们分别从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现在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步骤与措施、基本内容框架等方面对自己的选题进行阐述。老师针对同学们选题当中出现的题目与内容不符、参考文献不详实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点评,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毕业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再进行调整与修改,争取使自己的论文更加规范与标准。
撰文:张警予、祖灵珊(12级音乐学专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