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刘再生教授学术讲座在我系成功举办


时间:2014-10-20   来源:yl23411永利官网  点击:6

正值学院65周年学术校庆期间,乔建中教授和鲁日融教授学术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音乐学者莅临公司之际,音乐学系于2014年10月19日下午15时,邀请了著名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评论家刘再生教授,在五号楼415阶梯教室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公司员工,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先生和公司特聘教授乔建中先生。以及我系叶明春教授、曾金寿教授、李西林副教授、牛玉冰讲师和音乐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约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叶明春教授主持。讲座之后,景建树先生和乔建中先生也都做了精彩的补充发言。

刘再生教授的讲题为:《音乐:时代与学术》,指出学术与时代的发展联系紧密,人与学术研究都不能脱离时代,学术也必然能反映出时代固有的特性,并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话“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积极鼓励员工应该多读历史,丰富自己对历史的认知,感受时代魅力。讲座中提到在提倡“思想自由”、“学术平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风尚的“五四”时代,无论在文史学界、数学界、物理界、地理界等众多人文学科包括音乐文化领域都涌现出大批人才,成为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这也是自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近二百年来罕见的学者群体,是文化创新的时代。针对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局面,提议新时代中国教育必须一扫封建体制培养犬儒主义的陋习,开创不拘一格培育人才的局面。

“五四”时代涌现了一大批音乐创作人才,以青主、王光祈、赵元任、黄自、黎锦晖等大师级人才为代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内涵回国进行音乐研究,同时也实现了由古代传统音乐形态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形态转型的完成,这是中国音乐在历史上“千年一大变”的宏伟景观。人们往往以西方音乐高度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和判断“五四”时代的中国音乐文化,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比性,中国文化总是在“凤凰涅槃”的烈火中重生的,并且教育我们要懂得去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随后对公司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成立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对西北地区的秦腔、西北(长安)鼓乐等音乐艺术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发挥 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的进步。

刘教授以100年前,19世纪的80后、90后,甚至20世纪的00后、10后为例。列举出了众多领域中的有广泛深刻影响的集大成者,引导我们要重视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并从自身学术经历出发告诫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时代愈近,历史愈难写,意识形态像是悬挂在历史学家头上的一把利剑,协议不能够翻印历史真实面貌的中国近代音乐是,让员工真正懂得我们前辈音乐家到底走过一条怎样艰难的道路是历史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教授认为,信仰和动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两大巨轮,信仰艺术、信仰教育都要我们满怀热情,他引用了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提出了作为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担当的问题。认为,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要担负起音乐学者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在充满转折的新时代,对我们的时代和学术都寄予厚望。

与会师生为刘先生的讲座为之动容,并积极发表讲座感言。

作曲家景建树先生说,刘老师的讲座给予他极大地启发,也从刘教授的讲座中领悟到时代的精神和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担当,也鼓励在场的后生们努力学习,“担负起历史的使命”。我系曾金寿教授、李西林副教授和叶明春教授也分别发言。认为,刘再生教授的历史书籍,如早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多年来一直成为我系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史教学的重要的参考书和教材。近年来,刘再生教授虽年过七旬,头发雪白,但笔耕不辍,探索不断,这与今天的讲座内容直接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和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力量。

乔建中教授说,刘再生教授和他们那个时代的学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也都为自己的理想在学术领域继续耕耘,其目的还是为了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直至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继续延续。这个历史的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承继下去。同事也鼓励在场的同学努力学习,能在将来的音乐学领域大显身手。

讲座在热烈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中结束。

讲座后,老师们和同学们都争相和刘再生老师合影留念。

刘再生教授

讲座现场

合影留念

撰稿人:史小倩(2014级中国音乐史学方向硕士生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