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李秀军教授应邀在音乐学系作了两场讲座


时间:2014-09-23   来源:yl23411永利官网  点击:16

2014年9月22日下午14:30和晚19:00,李秀军教授受邀为音乐学系师生作了题为《2013年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团队建设与教学实践》和《蒙特维尔第与他的晚期歌剧创作》两场讲座,我系和部分院系师生约60人分别聆听了两场精彩讲座。       

讲座在培院一楼演出厅连续举行。       

李秀军教授为公司知名员工,先后毕业于永利集团和中央音乐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多年来在西方音乐史学科和艺术管理学科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1988年至1990年教学于永利集团作曲系,1992年至今教学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随国际音乐学协会副主席H. 罗桑德教授学习“巴罗克音乐”,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学术兼职: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中国音乐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美国音乐学学会会员(AMS)、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会员(AAAE)。主要著作有:《生与死的交响曲——马勒的音乐世界》(2005);《西方音乐史教程》(2001);《音乐鉴赏》(1998);《美学与艺术鉴赏》(1999)等著作。在《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年鉴》、《交响》、《爱乐》、校庆及研讨会的《论文集》等音乐刊物和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两场讲座均是李秀军教授在西方音乐史领域的研究心得,以及其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团队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两场讲座对于我系西方音乐史研究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团队建设,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下午的讲座从14:30开始至17:00结束,历时约2个半小时。讲座中,李秀军教授就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团队建设和教学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李教授认为,艺术管理或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国家文化大发展将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艺术管理学科一定要与国家在文化政策上的要求一致,文化管理也必须与国家政策与文化发展的现实相协调。认为,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可回避的四种关联关系,即:一是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关系;二是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关系;三是与音乐学的关系;四是与管理学的关系。       

他说,艺术管理系从2003年成立之初就得到中国音乐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在团队及办学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音乐演艺虚拟合成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一次性便获得1千万人民币的项目支持。仅此一项,中国音乐学院在硬件设备方面已领先于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       

在谈到与音乐学的关系时,李教授说,在音乐学院建立艺术管理学科,首先要考虑的是建在什么地方?显然,要建在音乐学院,就必须建在音乐学系。音乐学是一级学科,艺术管理是二级学科。音乐学是艺术管理学科的学术支撑。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实践。前者是后者的依托,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其依托仍然是音乐学学科理论。同时应该看到,与音乐学理论学科性质的不同,艺术管理学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挣钱”,要解决如何在文化经济环境中如何使艺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好的艺术管理家,专家也好,他所作的一切,就是要推动这个国家整体文明的发展。       

在谈到艺术管理系的培养目标时,李秀军教授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团队建设,艺术管理系形成了“一个办学理念;二个符合度”的办学模式。一个办学理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精管理、重艺术”。二个符合度,即艺术管理学科发展要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相符合,要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相符合。此外,还应注重内涵式发展,狠抓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出精管理、重艺术,国际性,复合型及应用型的一流音乐艺术管理人才。       

李教授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一流的教师。因为艺术管理是完完全全的国际性学科,应坚持专家办学为主导,注重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建设。一流的学科一定要一流的教师;二是,选拔一流的员工。选拔优秀员工必须在招生制度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多年来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均保持在二本线以上,与此同时,还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分数线在90分以上。李教授还介绍说,艺术管理专业员工的高考录取线总分均保持在480分左右,高出音乐学专业考生录取线一百分左右。办好这个专业,除了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之外,第三条件就是拥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现代化设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总体上必须具备一流的现代技术手段,比如需要拥有像“音乐演艺虚拟合成实验中心”实验室这样的现代一流设备和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的培养艺术管理的专门人才。此外,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课程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也是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学科一直坚持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李教授说,目前艺术管理系开设了包括主干课,学科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实践课和专家讲座等五种类型,近50门课程。与此同时,艺术管理系还注重教材建设,他说,学院对每一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资助力度也很大,每一门课的资助不少于100万元。计划2015年出齐所有课程的教材。       

李秀军教授还说,2013年艺术管理系举行了建系1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全国各艺术管理学科带头人及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美利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共聚中国音乐学院,参加“全国艺术管理学科阶段性,可持续性发展研讨会”,这次活动,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讲座最后,李教授还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音乐演艺虚拟合成实验中心”设备的先进性、有效性、准确性等功能及其作用。他说,艺术管理专业演艺虚拟实验教学内容,均在该系统平台上集中完成,他说,该系统能提供音乐演艺虚拟合成的完整过程,能够实施包括项目策划,节目排练及演出的种种虚拟功能,能够虚拟还原历史上存在过的某些音乐大事件,同时现实中又不易演出的作品,如中国某一时段的雅乐,或唐代乐舞等。目前,该系统虚拟制作了《奥菲欧》、《白毛女》两部歌剧、十二部主题音乐会及歌剧魅影音乐会等项目。李教授说,该实验中心建成后,在北京市许多大型活动、演出虚拟排演,场景制作,以及在城市规划的动态展示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的的高度重视,该中心还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总结说,团队建设一定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走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实践之路。       

此外,李秀军教授还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与国家大剧院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系联合办学的成效。在办学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思路使我系师生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纪委书记王平副经理对李秀军教授的讲座做了高度评价,同时对李秀军教授代表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对公司文化产业管理团队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第二场讲座《蒙特威尔第的晚期歌剧创作》于22日晚19点整开始,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公司师生40余人继续聆听了李秀军教授关于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及作品的研究心得。       

李秀军教授介绍说,本次讲座的内容来源于2009年由李教授领衔主持的,由中国院几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的北京市创新人才项目,即“蒙特威尔第与近代西方音乐的崛起”课题内容。本次讲座节选了其中有关于蒙特威尔第晚期歌剧创作的研究心得。该课题获得20万人民币的项目资助,由此,课题组有机会到国外访学,并购买了与选题相关的几乎所有图书及乐谱资料。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关于威尼斯歌剧乐派;二、两部歌剧的结构问题;三、内涵问题;四、音乐问题。       

李秀军教授认为,蒙特威尔第从40年代起,较晚并最终参与到威尼斯歌剧的创作,其主要有四个因素:1、创作其他作品;2、年高体弱;3、公众、专业等人士们的热情期待;4、认真、谨慎地复出。其晚年的两部歌剧,即《于里斯还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的创作来源及结构研究,即使是在西方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李教授认为,这两部歌剧除了基本主题爱情是共同的以外,以爱情主题为核心所揭示出的差异性却是着重要表现的内容,其着重歌颂的是人对爱情的忠贞美德,其超脱于命运的安排。《波佩亚的加冕》是一部“补丁”式的作品。剧中表现被欲望(尼禄)和野心(波佩亚)所驱使的爱情,足以象征着法律的哲学家圣尼卡被处死,尼禄妻子合法皇后奥托维亚的被流放,波佩亚的忠诚丈夫被驱逐出罗马为代价的,这种超脱与伦理、法律、社会等一切约束力量的爱情是否就是人类本身所追求,或者说它本身就深藏在人类生活中的本性之中等。       

他认为,蒙特威尔第处理歌剧脚本的方法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在原有脚本的基础上根据表现的需要增加词句;其二是重新安排歌剧情节中某一特性、某一情感所负有或更应该突出地表现。认为,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在观念上有着非常有价值和对后世歌剧创作有深刻影响的地方。       

李秀军教授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有如下成功经验及其意义:一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一批西方音乐史学科的专业人才;二是,引领了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三,该课题至今为止国内唯一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主体,并取得多项成绩的项目。李教授介绍说,2010年10月,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蒙特威尔第与早期巴洛克音乐研究研讨会”上,本专业方向的专家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黄晓和教授说,这个课题的可取之处在于:一、在巴洛克早期音乐作品研究,针对一个作曲家作如此详尽的研究实属难得;二、在同一位导师的指导,把对年轻教授及公司产品相联系起来,一个课题培养了一批西方音乐史研究人才更难能可贵。       

李秀军教授介绍说,课题组还将研究成果与艺术管理系音乐演艺虚拟合成实验相结合,在模拟蒙特威尔第时期的器乐虚拟演奏场景等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项工作使得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以至于2011年11月,李秀军教授应“美国音乐学会”的邀请,参加了“第77届美国音乐学年会”,在其宣讲的《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研究、教学与发展》一文中,汇报了该课题的进展,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赞扬。       

在讲座互动时段,我系冯存凌博士与李秀军教授作了交流,冯存凌博士说,李秀军教授的讲座对我们有深刻的启发,其研究过程也使我们感动。他说,蒙特威尔第歌剧思想变化非常大,包括他的和声语汇也非常丰富,所以,蒙特威尔第被称作现代音乐大师。实证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在某一时段常用的方法,这与他们遇到的音乐学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而今天的音乐学研究有了一些变化。新音乐的研究方法,比如,更加关注于音乐技术后面的精神存在等的研究。李秀军教授说,21世纪的音乐研究,需要正面回答,中西音乐关系的问题,艺术音乐的问题,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次,高士杰老师的西方音乐研究高端论坛,已经展示了高士杰老师敢于直面这些问题,抓住了西方音乐文化本质的问题进行研讨,有其深刻的忧患意识。主张“读懂高士杰教授”!       

最后,王平副经理作了讲话。他说,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研究意大利作曲家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李秀军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不断探求,做出了这么丰富而又出色的成就,是值得我们大家努力学习的。第二,李秀军教授的著作,即《从地狱道天堂:生与死》获得了首届音乐理论“金钟奖”,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获得均与其学习与钻研精神密切相关。第三,今天的听众中,年事最高的就是高士杰教授,他已经86岁高龄了。昨天(20日)才举办完了高端论坛。同时一口气做了长时间的演讲实属难得。王平副经理说,高士杰老师是李秀军教授的恩师,他在学术上孜孜不断的追求精神影响到了李秀军教授的成长过程,使李秀军从永利集团、中央音乐学院走到美国耶鲁大学。成为我们最有影响力的员工之一。为此,请允许我对高士杰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对今天李秀军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音乐学系组稿       

2014年9月23日       

 

 

 

 

以上是第一场讲座现场图片掠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