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王耀华教授应邀来公司作学术讲座


时间:2011-09-23   来源:yl23411永利官网  点击:28

【音乐学系报道】2011年9月21日晚7点整,音乐学系特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耀华先生来公司作题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专题讲座。本院师生约70余人聆听讲座。其中,有民乐系程天健教授、樊艺凤教授、基础部赵岩副教授、陕西教育学院王晓平博士,石油大学唐继凯教授,音乐学系的朴万里博士、牛玉冰讲师、司杨讲师、高贺杰博士等。

本讲座由音乐学系教授叶明春博士主持。

王耀华教授多年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著述非常丰富,其中有我们熟识的《三弦艺术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传统音乐》、《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等著作。王教授曾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共9项。其中,王教授于2003年获得第一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其著作与教学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耀华教授从教近50年来,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许多中青年学者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教学与研究的栋梁之材。王耀华教授问学不已,著作等身;宽厚待人,誉满乐坛。

王教授以其新作《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为基础,集中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和“哲学基础”两方面展开讲座。王教授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的论述中,提出了“以‘腔’为基础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各音乐结构层次的规式性和可变性”、“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的‘渐变’特点”。王教授的阐述简明扼要、条分缕析、层层展开,在“以腔为主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列举“腔音”、“腔音列”、“腔节”、“腔韻”、“腔句”、“腔段”、“腔调”、“腔系”等结构特点,每一部分都例举并演唱包括京剧、越剧、吕剧、南音和各地民歌,王教授强调“腔”结构的演唱,风格凸显,演唱生动,入木三分。特别是以《孟姜女》在全国各地甚至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变异的例子,为在场师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王耀华教授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对传统音乐以“腔”为主的结构体系的“哲学基础”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道家和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他以《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论依据,提出中国传统音乐“道生一,一为基”的理论,认为传统音乐结构层次的“规式性”、“可变性”遵循道家一与多的规律。此外,还认为传统音乐还遵循儒家“中庸之道”的审美原则。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出一个从音腔实践到美学归纳的一种研究思路。

王教授的讲座历时一小时,留出近一个小时时间给现场师生的提问。王教授耐心回答音乐学系08级本科同学和10级研究生同学的提问。在场教师叶明春教授、王晓平教授和高贺杰博士也向王教授请教相关问题,叶老师请教王教授,问中国传统音乐的“哲学基础“的总结能否涵盖中国传统音乐的所有美学原则?王晓平教授问中国传统音乐是不是只限定于“中国音乐体系”?高贺杰博士问王教授怎样处理研究过程中“他者”与“主客位”问题?等,王教授都一一做了耐心而细致的回答,并谦虚的说老师们提问的问题都将作为他对专题研究与著作做深入研究与修订的依据。体现一个大学问者所具有的谦逊、包容、耐心与细致。

讲座结束时,程天健教授和叶明春教授分别对王耀华教授此次讲座做总结,并对王教授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学风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希望师生们向王教授渊博的学识、谦逊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求索的钻研精神学习。

撰稿:2010级研究生刘洋 张立新

上一篇:下一篇: